太原市综合门户网站,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
投稿邮箱:tougao@chinataiyuan.com.cn
太原新闻网
正在加载数据...
当前位置:太原新闻网> 新闻> 太原>正文内容
  • 科技赋能制造强市 太原以“智改数转”激活工业新动能
  • 2025年07月08日来源:太原新闻网

提要:面向未来,太原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结构优化、技术领先、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工业体系,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高地,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太原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引擎,推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。从第一台薄煤层采煤机到连续运煤系统,从短壁机械化开采示范基地到清洁能源供热系统,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成果正加速涌现,为太原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。

创新驱动 构建现代制造新格局

天地煤机作为我省高端装备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之一,持续发力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,其研发的煤机装备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,更远销俄罗斯、印度等国家,在非洲、东欧等地获得良好口碑,成为“中国制造”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太原锅炉集团。通过与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团队长达20余年的产学研合作,成功研发出高温热泵、电极锅炉等系列清洁能源供热系统,并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,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:“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。”“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。”太原市牢记嘱托,立足产业基础,聚焦企业“不会转、不愿转、不敢转”的现实难题,深入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“百千万亿”工程,以科技赋能传统制造,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。

智能改造 打通企业转型“最后一公里”

走进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金工分厂智能化车间,一幅智能制造图景跃然眼前:移动式切割机器人精准作业,AGV小车自动运输物料,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动态优化分析。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革命。

“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命根子。”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玮坦言。自2022年启动智慧工厂建设以来,山西电机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120套设备更新改造,新增6条总装线,实现一人多机操作,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
这样的转型实践在太原并非个例。2024年,全市围绕“三个一批”工作机制,推进67个省级和113个市级重点项目落地见效。太钢热连轧、长城电源等项目手续办理提速,制造业投资达264.59亿元,同比增长23.8%,占工业总投资的80.1%。在融资支持、订单对接、技术升级等方面,太原市组建产业科技专班,深化“四链融合”,推动资源配置最优化,打通了企业愿转、敢转、会转的通道。

政策护航 释放“敢转”动能

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一台遥控器轻松翻转9吨重车身;51分钟即可下线一台宽体矿用车;远程操控的巨型挖掘机动辄铲起相当于一节火车车厢的煤炭量……这些“看得见”的智能制造背后,是一整套看不见的技术革新和管理升级。

为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,太原市工信局印发《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工作方案(2024—2025年)》,重点实施“八大行动”,全面推进钢铁、焦化等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,提升设计、制造、技术和管理水平。同时,壮大新兴产业集群,重点支持太钢、太重、太锅、山西电机、中车太原等龙头企业加快“智改数转”,让“老树发新芽”。

平台聚力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

在“智改数转”的浪潮中,越来越多太原企业开始主动拥抱变革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
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通过部署MES(制造执行系统)与JIT(准时化配送)系统,生产效率综合提升超20%。装配线上,MES系统实时监控进度和设备状态,JIT系统则确保物料精准供应,实现脉动式高效生产。

此外,中车还联合太原科技大学攻克漏斗车防冻技术难题,研发出具有憎水性、高强度、耐磨特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,有效解决煤炭粘附问题,填补行业空白。

以龙头企业为牵引、高校院所为支撑、各创新主体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正在形成。目前,太原市已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,构建起以企业为核心、多方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。

转型不止步 奋进新时代

制造业是太原的传统优势所在,更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。当前,智慧车间、智能工厂“点”上开花,重点产业链“线”上发力,科技创新成果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“面”上拓展,为“太原制造”迈向“太原智造”集聚强大新动能。

面向未来,太原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结构优化、技术领先、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工业体系,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高地,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

责任编辑:杜烽
相关新闻更多
 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!
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