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高温预警!万柏林区专家提醒:科学防暑,重点人群更要警惕热射病
- 2025年07月17日来源:太原新闻网
提要:李建武指出,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人体散热功能容易失衡,核心体温迅速升高,严重时可超过40℃,引发谵妄、惊厥、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,这就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——热射病。
近日,太原市持续高温,多地气温逼近40℃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热浪,如何科学应对?如何在酷暑中保护自己和家人?7月16日,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建武发出提醒: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特别是户外劳动者、老年人、儿童等重点人群,更应提高警惕,防范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。
热射病并非“突然发生”,早发现是关键
李建武指出,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人体散热功能容易失衡,核心体温迅速升高,严重时可超过40℃,引发谵妄、惊厥、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,这就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——热射病。
他强调,热射病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,从先兆中暑到重症中暑分为多个阶段:
先兆中暑: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大量出汗、口渴等症状;
轻症中暑:体温升高但仍无意识改变;
中症中暑:出现四肢抽搐、意识模糊;
重症中暑(热射病):高热伴意识障碍,需立即送医抢救。
“一旦出现疑似症状,必须做到‘三早’:早发现、早降温、早送医。”李建武建议,对于先兆或轻症中暑人员,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冷水擦拭身体,并补充含盐饮品;若出现意识障碍,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,并利用冰袋对颈部、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。
户外劳动者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
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交警、快递员等长期暴露在烈日下的群体,是中暑的高风险人群。对此,李建武建议:
及时关注天气预报,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长时间户外作业;
合理安排工作强度,适当减少高温时段的工作量;
休息时应选择阴凉处,及时补充水分,注意劳逸结合。
特殊人群更需重点关注
除了户外工作者,以下几类人群也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:
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:应尽量避免外出,待在室内保持凉爽;
孕产妇:应注意室内通风,避免高温环境;
儿童: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家长务必看护好孩子,防止意外中暑。
切勿忽视“封闭车厢”安全隐患
近年来,因儿童被遗忘在车内导致热射病甚至死亡的悲剧屡见不鲜。李建武特别提醒,夏季停放在阳光下的汽车内部温度可在短时间内飙升至50℃以上,极易引发致命危险。
“请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,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,哪怕只是片刻。”他强调,一个小小的疏忽,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在这个“热力全开”的季节里,科学防暑不仅是自我保护的需要,更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。让我们共同关注高温健康风险,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安全与健康。